我的父亲,是个匠人


我的父亲是个普通的银匠
从小耳边最熟悉的
就是父亲手里拿着铁锤叮叮当当的敲击声
那时候,虽然父亲很少与我交流
但在我心目中,他是个真正的匠人


几把锤子、一套錾子、一张草图
他就可以把大到银火锅、小到银耳钉
纹样、造型完美展现出来
花纹有深有浅,十分灵动
漂亮极了,技艺简直神了


那时候,我最喜欢做的
就是坐在父亲身边,静静看他敲敲打打
也是那时才知晓,这技艺叫手工制银
是我们丽江延续多年的传统技艺


后来
我觉得他有点无聊,也有点傻
别人几秒钟就印刷出一大摞的图样
他要用笔画很久才能完成一张草图
别人用机器一天制作出一大筐产品
他要用锤子、錾子花个几天几夜完成一个手镯


传统手工费时、费力,效率低下
再加上受工业化的影响
很多年轻人不愿干这种出力多、见效少的工作
父亲觉得这门手艺已是渐行渐远


父亲常自言自语说:“银匠这活,丢了可惜”
知父莫若儿
时至今日,回味父亲当时的话
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流下痛惜的泪


再后来
随着年纪渐长
产生兴趣的我,开始从师父亲
学习手工制银这门手艺
这简直是个磨砺人心性的事儿
但不管怎样,我自己还是对“手工”的东西无法自拔
因为我认为每一件手工的东西都有特别的意义


父亲说:“过得了三关,才算是成了学徒”
第一关,要耐得住性子,会侍候人
第二关,不怕吃苦,不偷懒
第三关,为人要有“成色”,也就是“操守”道德关
父亲此时也不再是沉默的慈父
而是化身严格的老师


在制作银器的过程中
我也改变了曾经不屑的看法
就像父亲教诲的那样
“简单的事情重复做,你不厌烦,你认真,你就出成绩了”
这不只是在讲制银技法
也是在提点我的人生之路


父亲说:“工必有神,匠人不能光靠模仿,得靠灵性”
渐渐的,我也因手工制银开始走进父亲的世界
也渐渐明白,父亲对这项艰涩艺术的坚持
手工制银技艺,需要有人惦念、传承
需要发扬光大,再现辉煌


加工,销售,银工为业
师傅,银匠,温馨的称谓
父亲,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
用执着的坚守和独具的匠心
用心雕琢着一件件手工艺品
在岁月的沉淀中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
无形地彰显出银匠本色的魅力
也赢得了尊重


平凡了一辈子的父亲
如蜡炬悠悠地光照着儿孙成群的家庭
也为周围传递着宜人的色彩
无论时间如何流转
父亲,永远都是我心中
那位真正的匠人


云南省丽江市束河街道黄山社区茨满四五组
微信
微博
售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