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滇略》载:丽江府,银矿资源丰富。洪武十五年丽江土司归顺明朝,丽江府所产雪花银,作为贡礼每年进献朝廷。为发展银矿冶炼,增加经济收入,木氏土司聘请中原技师落户丽江传授技艺,从规模上打开了手工银器市场。随着城镇的扩大,商业的繁荣,地处川、滇、藏交通要道的丽江,开始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。号称“中国南方丝绸之路”的“茶马古道”就经过这里。

经过代代相传,银器作坊在丽江古城形成基础并颇具一定规模的集市有:一为“集鹿铺”,一为“打银巷”,又称“银匠巷”,即今“兴文巷”。丽江的雪花银,质地好、纯度极高,打造出的各种银器,是木氏土司奉给明太祖朱元璋的贡品,甚至在赠送给徐霞客的礼物中,亦有两只银制杯具。
而远在明末清初,丽江银器就已享誉中国西藏、印度、尼泊尔等地,成为茶马古道上的必载之物。丽江特色的银器,跟随马帮经茶马古道远销中国西藏地区、尼泊尔、中东、西欧等地,丽江的银制品成为藏、彝、白、傈僳等民族的生活、宗教、人际交往等生活的特需品。

丽江银器伴随着茶马古道的商业繁荣,经历了八百年沧桑和历史积淀,已然成为丽江特色的民族文化瑰宝,与丽江古城、丽江文化发展相伴相生。令人无限惋惜的是沧海桑田的时代变迁,也伴随着丽江古城许多“代代相传”银器手工作坊的慢慢消逝。
1938年,始于“集鹿铺”坊市的“百岁坊”上承祖上银匠精神、下集百家之长,将没落已久的丽江银器重新带回这条千万人走过的古朴小巷,于2003年正式成立公司,致力于复兴少数民族银制品手工业。

发展至今,百岁坊银器传承百年工艺,融合各族工艺之精华,将西南地区灿烂多彩的白银文化和手作技艺带出云南,迈向全国。在百岁坊人的护持下,这簇银光聚合着时代的光芒,千锤百炼,迸光溢彩,礼赞每一段人生旅程。